海南日报记者从9月14日举行的“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发展特色品牌助力乡村振兴”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年以来,海南组织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积极促进增量、盘活存量,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用标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度增长,地理标志助推乡村振兴的成效进一步显现。截至目前,全省共有个地理标志产品,共有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用标主体。
地理标志是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特定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通俗地讲,地理标志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土特产,是老祖宗和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和文化遗产,是与‘三农’联系最为密切的知识产权,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是推动外贸外交的重要领域,是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是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也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省知识产权局局长肖超解释说明。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个地理标志产品,其中,1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件地理标志商标。主要分布在海口、保亭、儋州、东方、乐东、陵水、澄迈、万宁等8个地区。产业分布为水果类42个、占36.21%;畜禽水产类27个、占23.28%;蔬菜类17个、占14.66%;粮油类9个、占7.76%;药材类7个、占6.03%;杂类14个、占12.07%。年以来,共新增18件地理标志商标。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用标主体,年以来,新增家专用标志用标主体,占历年来总数的84.09%。“海口火山荔枝”“三亚芒果”“定安粽子”“琼中绿橙”“儋州粽子”“澄迈福橙”“澄迈桥头地瓜”用标市场主体均达10家以上。个地理标志产品中,年产值上亿元的39个,年产值上10亿元的10个。
海南省品牌建设持续推进地理标志品牌用标企业激增
9月14日,记者从海南省“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发展特色品牌助力乡村振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海南省高度重视地理标志工作,以完善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质量保证体系为抓手,以政策扶持带动产业发展,不断擦亮地理标志品牌,有效推进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身份标识化、全程数字化水平,着力培育地理标志优势产业。
据介绍,近年来,海南省品牌建设持续推进,改革成效进一步彰显。“兴隆咖啡”“澄迈桥头地瓜”等六个地理标志产品先后被列入第一、第二批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互保名单,为海南省地理标志产品走出国门、开拓市场进一步奠定基础;澄迈县被列入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三亚芒果”“大坡胡椒”“乐东金钱树”等八个地理标志产品被列入筹建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琼中绿橙”“屯昌黑猪”等七个地理标志产品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第一批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等。通过典型带动和示范引领,促进各市县地理标志产品“比学赶超”,增强区域品牌效应。
记者了解到,海南省作为全国首批开展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的省份,建立健全使用核准工作体系,将使用核准业务纳入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办事指南,简化办理流程,实现全程网办,提高政务服务便民利民水平。
年4月以来,海南省压缩审批时限为1个工作日,同时减少审批层级,明确了市县——省局两级核准,实现审批时限为全国最短、审批层级为全国最优。乘着改革的东风,市场主体申请用标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也得到提升。如年“海口火山荔枝”用标企业激增至43家,约为上一年度的2倍,其产品已进入全国各地中高端市场及各大电商平台,亮相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3家企业使用“大坡胡椒”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后,胡椒产品销售量、价格、产值均上涨20%以上。
声明:转载或者引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