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万家团圆时,这些乡村干部们在做什么

如果说春节是一杯香醇的美酒,团圆则是其中最动人的滋味。就在万家团圆的时候,有这样一群基层干部,他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依然在各自的岗位上演绎暖心行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美丽的姿态吧。

“爱心超市”不打烊

平日里爱发朋友圈、尤其爱晒自家闺女的云南省威信县庙沟镇扎实沟村驻村扶贫队长何伟,这个春节里破天荒地没发一条朋友圈。2月11日晚,他在电话中对记者说,“没时间晒,太忙了!”

腊月二十九才到家,正月初二就返回村里的何伟和他的队员们,这个春节真的很忙:组织“村晚”、卡拉OK大赛、新春篮球比赛……还给村里的贫困户挨个拜年,每到一户都不忘介绍:“村里的爱心超市过年不打烊,有空凭积分去兑换物品啊!”

和记者聊了约10分钟,何伟就将电话挂掉了,“又有一批爱心物资到了,我要带人卸货。”

爱心超市本不算新闻,但对于一个乌蒙山腹地的贫困村来说就很新鲜了。几年前,这里家家还住的是土坯房,出行靠一条土路。年,昭通市委组织部驻村扶贫,修路、建安置点、办养猪场……扎实沟村才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民的腰包渐渐鼓了,卫生习惯怎么改变,邻里矛盾怎么疏导,驻村工作队动起了脑筋:今年年初,村里推出了“爱心超市”,资金来源有三个方面:由镇村干部捐助一部分、辖区内的企业老板和爱心人士出一部分、财政补助一部分。上架的物资每件不超过元,全都是实用的日用品,比如说鞋架、竹凳,纸巾、洗漱用品以及锅碗瓢盆等。

一开始,还闹过笑话。“快去拿呀,这家超市的东西不要钱!”大家奔走相告。可何伟和村干部们坚持一条原则,“东西是不要钱,但要凭表现!”有村民提出过质疑:“表现好不好,还不是你们说了算?”为了让大家心服口服,村里让村民们自己票选公道、有威望、讲奉献的人担任超市道德评议员。

评议员持证上岗,按月对各家“房前屋后卫生打扫干净没有?”“新农合缴了没有?”“娃娃最近读书怎么样?”等情况进行打分。月得分分以上者,每半月可到超市兑换一次物资。驻村工作队员钱顺凡介绍说,谁家孩子辍学扣多少,读书拿奖状加多少;打架斗殴扣多少,助人为乐加多少,分得很细,想徇私都徇不了。

2月12日一早,新物资开放兑现。贫困户杨成波是当天第一个成功刷卡的“消费者”。挑选、签字、审核人员在积分表上盖章。杨成波拿着兑换到的烧水壶一脸满足。“以后我也要多挣积分!”一位表现不达标的围观村民羡慕地表示。

12日当天上架的货物,已经是“爱心超市”开业以来第三次进货了。由于村民踊跃参与,前两次进的几百件物品,上架不超过两天就被兑换一空。为了方便方便返乡村民及时兑换,“爱心超市”除了初一歇了一天,其他时间正常营业。

“爱心超市”开办时间不长,但对村里的工作促进很大。除了每月一次的检查、打分,道德评议员日常还会主动领着村民做一些“加分锦鲤游戏”,打扫公共卫生、垃圾分类、帮助困难群众、为空巢老人过生日等……爱心超市成了推动乡风文明的一个“遥控器”,按下哪个指令键,效果立竿见影。村民们参与村务的热情明显提升,比干部们过去苦口婆心说遍都管用。

年前,将卖猪钱送给贫困户

逼仄的小屋,暖黄的灯光,被火烤得发黑的墙面……2月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汪学东走进了贫困户袁仁寿家。平日喜爱摄影的他,十分喜欢袁仁寿家那种简陋却充满张力的原始美学,但是这种建立在贫困基础上的美,他不敢盛赞。这一天,他给袁仁寿家带去了一份过年“红包”——老袁家卖黑猪的钱。

去年3月,湖北大冶市灵乡镇子山村副书记汪学东在全镇范围内开始他的产业扶贫试验——把黑猪猪苗分发给有意愿养殖的贫困户,包指导、包收购。袁仁寿就是参与的贫困户之一。

汪学东和袁仁寿老两口围炉而坐,炉子里正炖着晚餐——土豆大杂烩。“袁叔,我给您算好了,您的猪一共斤,加上部分利润返还,扣掉猪苗成本,一共是元。”汪学东坐在小板凳上,点开手机计算器给袁仁寿把账算得清清楚楚。十几个月的辛苦喂养终于换来了回报,袁仁寿挺高兴的。此前,他们也曾犹豫过:猪能长多大?生病了怎么办?卖不出去怎么办?没想到眼前的这位年轻人言出必行,一一将合同条款兑现。面对辛勤劳动换来的真金白银,老两口明白了脱贫不仅靠扶贫干部的智慧,更要靠自身努力。他们把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浓缩在一句话里:“今年什么时候再发猪苗,我们可以多养几头吗?”

那一天,汪学东还给袁国林和袁仁来两家送去了卖猪的钱。他们心里有本明白账:黑猪卖的钱比白猪高多了,这个项目真好!

前一阵,汪学东到袁国林家了解生猪养殖情况,他的妻子急切地问:“啥时候收猪呀,过几天我就要出门了。”汪学东当时不解,她为什么要亲眼看着自家的猪卖掉呢。不巧,收猪的那一天,袁国林的妻子正好出门。在往生猪屠宰场的路上,袁国林给儿子打“今天,我们把猪卖掉咯!”同车的另一位贫困户喃喃自语,略带伤感接话道:“明天就没有猪喂了,哎……”汪学东忽然明白了,养猪寄托着贫困户全家人生活的希望。

在屠宰场,袁国林接到妻子的电话,喜滋滋地告诉她两头黑猪过磅斤,大概可以挣4千元。虽然没能亲眼见证收猪,但妻子在电话那头依然乐呵呵的。2月3日那天汪学东给袁国林家送钱时,老两口热情地留饭。盛情难却,他拿起灶台上的一块糍粑吃了起来,心里却在盘算着下一批猪苗的发放。贫困户们的所盼,就是他努力的的目标。

“家圆宴”的营养不只在饭菜

“你啥时候回来的?”“年二十八就回来了,想家想咱村啊!”。2月7日,大年初三。在海南省定安县新竹镇次滩村文化广场,大红灯笼高挂,10多桌酒宴依次摆开,从全国各地回家团聚的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吃家宴、聊家常、话发展。

每年春节,举办“共建美丽家园宴”已成为次滩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村里很多人外出务工经商,一年也回不来几次。村中除了老人还算熟识,年轻人回乡,虽相互认识却不怎么说话,乡邻关系愈发淡薄。”村民小组组长胡瑞广介绍,为了融洽邻里关系,发挥乡贤作用,村里发起组织“共建美丽家园宴”活动,以众筹的形式举办宴席。“你家出10只鸡,他家出一头猪,还有人出资、出力……聚在一起吃饭香,共同忙菜更快乐!”

当天午饭过后,村民们就忙活开了:有的洗菜、配菜,有的从家里搬来桌凳……土灶里,柴火越烧越旺,大块猪肉在锅中翻滚着,满村飘香。下午6时,红烧鸭、白斩鸡、打边炉等菜肴一一上桌,村民们一边点赞家乡的味道,一边讲述在外拼搏的点滴。

“年我们养殖的灵芝鸡,存栏0多只,带动农户3户;年存栏达到只,带动农户8户。年,我们要继续扩大规模,打造灵芝鸡生态养殖体验园,带动更多村民致富。”次滩观光旅游合作社理事长胡诗泽席间的一番话,引发大家共鸣。“我们还打算采用共享共建模式,对村里的老旧房子进行修葺,将它改造成民宿,供那些来体验乡土风情的游客住宿。”

“这个想法不错,我赞成!”宴席上,另一位村民接过话茬,“发展乡村旅游,完善硬件设施是基础,做好软件提升是关键”“对对对,我们还要挖掘和保护好传统文化,将其打造成为我们旅游项目的品牌……”提建议的,出思路的,你一言,我一语,将宴席氛围推向高潮。

除“家园宴”外,次滩村还组织村民自办联欢会,创建“我爱次滩村”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157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