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悟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之四丨竹棚子里走出的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诈骗曝光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content_1039159.html

年的“竹棚支队”

这样的竹棚子居然能住人?

第一眼看到竹棚子,所有人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武警海南总队机动支队成立的头两年,官兵们就住在这样的营房里。

80年代末支队官兵自己动手搭建营房

年,刚刚建省的海南,经济非常落后,省会海口市只有海府路一条像样的主干道,街上基本看不到红绿灯,路上跑的都是“三蹦子”(三轮摩托车)。标志性的建筑是解放西路上五层高的百货大楼望海楼(现在海秀路上的“望海国际”),从那个位置可以看得见海。

在这种简陋的环境中官兵工作生活了两年(年摄)

连省会海口都很落后,农村小镇的艰苦自不用说。刚刚组建的机动支队坐落在定安县龙塘镇,什么都得官兵们自己动手、自力更生,没有菜,官兵们就开荒种地,喂鸡、养猪。解决了吃的问题还得解决住的问题,由于没有营房,官兵只能住在自己搭建的竹棚子里,所以机动支队也被称为“竹棚支队”。

早期支队官兵出早操(摄于年)

机动支队90年入伍的老兵施化奚回忆:那段岁月总结起来就一个字“苦”。

施化奚(年搬入新营房后摄)

第一是环境特别艰苦。自己动手搭的竹棚,住房条件有限,海南的夏天又特别长、特别热,当时也没有空调,只有一个吊扇,虽然没日没夜地在转,但还是觉得不解热。

风雨中的竹棚子(年摄)

因为条件限制,很多竹棚里连吊扇都没有,窗户也不那么规范,散热不好,所以竹棚里面非常热,像蒸笼一样,官兵们身上的汗从来都不会干。

官兵们在竹棚子生活(年摄)

因为住的地方树木比较多,也比较阴凉,所以大家经常能看到蝎子、蜈蚣、眼镜蛇、竹叶青……有时候睡在床上,蝎子就爬到了床板上。施化奚抓到过的蜈蚣,十几公分长,比大拇指差不多粗。抓到蜈蚣以后,放到酒里面泡酒,用来擦拭训练伤,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官兵们在竹棚子里上课(年摄)

有一次,施化奚睡觉时疼醒了,起身一看有个黑影一闪而过:一只老鼠把施化奚的脚指头咬破了。

屋外下雨屋里也下雨(年摄)

那时候最怕刮风下雨,台风一来,干部、战士都得跑到房顶上去,压着屋顶,否则就连竹棚都刮走了,竹棚是保住了,床、被褥却全被浇湿了。

趁着晴天晾晒衣被(年摄)

夏季,有时雨能下一两周,洗完的衣物根本晒不干,衣服被褥后来就变味发霉。

台风过后的竹棚子一片狼藉(年摄)

台风大的时候,连竹棚都保不住。记得有一次台风来袭,很多竹棚都被吹倒了,官兵们还没来得及处理,就接到救援命令,大部队都出去抢险救援去了,只留下了一小部分人转移物资,收拾残局。

战士们在红土上练战术(年摄)

第二个是训练很艰苦。低姿、高姿、侧身、跃进……官兵们爬完战术休息,屁股还没坐热又要进行下一个科目了。官兵衣服上常年扒着一层层厚厚的盐。

沾满红土的衣服(年摄)

在海南这特有的红土地上,训练完衣服上都是红土,常常衣服洗了还没干,就又搞脏了。因为那时候就发两套衣服,根本不够穿。为了节约时间,基本上都不洗,湿了就一脱、大太阳一晒,又是泥又是汗,衣服晒干可以立起来,就这样也得往身上穿。

在井边打水冲澡(年摄)

第三个是用水也很困难。官兵们用的是水井,吃、喝、用全在里面,首先要保证做饭用的水。每个班把水打在一口水缸里,有时候训练完回来没水了,又渴的不行,那洗手的水也就直接端起来喝了。

如今的新营区

官兵的生活、训练环境已今非昔比

如今,经过一代代官兵的艰苦奋斗,“竹棚支队”已经变成了威震琼崖的雄师劲旅,不遮风不避雨的“竹棚子”也变成了宽敞明亮的营房了。几十年来,机动支队几经改革变迁,但“竹棚精神”一直代代相传。

新时代官兵风貌

特区劲旅

当年的艰苦岁月虽然远去,但“竹棚精神”永远是支队一张闪亮的名片,这张精神名片一直激励着广大官兵奋发有为,成为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竹棚精神标语

官兵始终将“竹棚精神”牢记于心,坚持以勤为本、以苦励志、以俭修身,用拼搏进取、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实际行动,展示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精神风貌。

整理:武警海南总队吴登康

可能还喜欢

1、品悟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丨没有水的湖和湖里的兵

2、品悟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丨守卫大桥兄弟兵

3、品悟老照片背后的故事系列之三丨这名特殊的中队编外成员你一定想象不到是谁!

4、集结号丨这张A4纸,看哭了!

5、MV丨青春,在军校的岁月

本信息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监制:刘凤桥

执行监制:张金岭

主编:张宇、王文

编辑:别特、支云鹏、倪琛童

邮箱:wjxinmeiti

.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486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