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了几十年的菜,一直是‘露天种,望天收’。看电视里大棚蔬菜收益高,我也想搞,可一没钱,二没技术,就放弃了。现在好了,村上鼓励发展大棚蔬菜,1平方米补贴20块钱不说,还有专人为我们选材料、建大棚。”这两天,镇坪县城关镇小河村73岁的脱贫户熊兴国在地里忙活,平整土地、埋设地锚、搭建架子……
熊兴国在小河村高山蔬菜种植协会的帮助下搭建蔬菜大棚
“等大棚建好,我先种些西红柿、辣椒、白菜。现在大棚种植,一年四季都能有收成,效益还是非常好的。”看着即将完工的大棚,熊兴国对未来的“钱”景充满信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实现农民富裕入手,引领农民转变生产方式,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近年来,小河村因地制宜,积极鼓励引导农民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实现大棚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大棚种植以其较高的经济产出日渐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5月17日,走进小河村黎定安家的蔬菜大棚,一片翠绿映入眼帘,焕发着勃勃生机。大棚内,黎定安正与第一书记闫涛探讨贝贝南瓜的种植技巧。
黎定安院里的蔬菜大棚基地
“小河村离县城近,近几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引导下,我们开始种植蔬菜到县城卖。有了蔬菜大棚,我种的西红柿、辣椒能提前半个月上市。收获后又种白菜,一年四季都有产出。一年光卖菜有2万5千块左右收入。”提起蔬菜种植,黎定安信心满满。
黎定安只是小河村发展蔬菜种植、引导村民致富的一个缩影。
小河村第一书记闫涛表示,一直以来,小河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结合离城区较近的优势,从调整种植结构和种植方式上想办法,鼓励村民搭建大拱棚进行多季蔬菜试验种植,推进农业产业化,达到了土地效益的最大化,深受村民欢迎。
第一书记闫涛(右)协助村民搭建蔬菜大棚
资源共享方能互利共赢。今年,为进一步提升小河村蔬菜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生产效能,搭建蔬菜生产经营市场主体之间合作交流与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助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小河村于年5月成立了小河村高山蔬菜种植协会,涵盖信息服务、蔬菜种植、技术培训、销售、加工、运输、储藏、流通等领域。协会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全村蔬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村集体、个人双赢的经济发展模式。鼓励更多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实现家家有拱棚,户户种蔬菜,同时,积极与二、三产有机联动,进一步尝试种植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发展观光农业,开发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作物品种园地,配套建设农家乐特色饭庄,打造集观赏、品尝、购物、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新型观光农业特色景区。”说起小河村下一步的发展,小河村第一书记闫涛充满信心。(通讯员:何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