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南海网海南新闻」
定安县定城镇排坡村的一条村道,原本是通往县城的捷径,却因为逢雨必涝,成为村民“心头之患”。据媒体报道,造成积水有两个原因,一是附近的排污管网历经4年未完工,二是路旁新桥建设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不符,影响工期。桥不架,水不退,路不通,排坡村村民还得继续过“有车不能开、出门穿雨靴”的糟心生活。(8月10日《海南日报》)
日常生活中,出于各种原因导致工程延期,给群众带来不便的事情并不少见。比如之前《海南日报》报道,临高县加来镇美积居垃圾堆放数日未及时清理,蚊虫萦绕,让人不厌其烦;琼海市中原镇中兴北路百米管线沟开挖两个月未修复,沿途商户叫苦不迭;又如三亚市海棠区路灯长期失修,周边住户行人过马路胆战心惊……说起来好像都不算什么大事,但做起来何以如此大费周折?背后缘由值得深究。
小事处处可见,却常常得不到重视,很大程度上在于有关部门政绩观错位,不甘于做“小事”。具体而微的小事,跟某些大项目、大工程比起来,显得不那么“高大上”。因此,一些领导干部对小事犯了“选择性失明”,能躲就躲,能拖就拖,遇到群众投诉就钻空子、踢皮球。于是乎,有积水?等出太阳就好了;有垃圾?再等些天运走就好了……今天能等,明天也能等;这个月等,下个月也能等,让群众在无尽等待中产生怨言。
小事虽小,影响不小。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获得感,正是来源于一件件、一桩桩与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特别是发生在家门口的事,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所在。唯有把这样的“关键小事”办实办好,才能让群众更充分感知民生福祉的温度,尽情享受社会发展的红利。
做好“关键小事”,既考验工作能力,更检验工作作风。有的“关键小事”涉及多个单位和部门,仅凭一家难以推动,所以,要上下联动,打通壁垒,协调配合,以实现精细化、全流程管理,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尾巴,把“关键小事”一次办好。有的“关键小事”日积月累成为顽疾,没有务实过硬的作风难以解开症结。要以同理心体会民心,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锤炼作风,务实担当,严防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时充分发挥问责、激励双重机制作用,强化监督,压实责任,尽早尽快把一件件小事落到实处。
能否办好“关键小事”,检验为民初心。唯有从小处着眼、从实处发力,努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回应群众期盼,才能赢取民心,获得群众的由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