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这些村庄的可喜变化,背后都有TA

                            

年6月,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个五年规划,即《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年)》(以下简称“《规划》”)发布,今年已到《规划》实施收官之年,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重大成就。

五年来,海南各市县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一个个村庄立足自身潜力与优势,挖掘内生动力,引入外部力量,纷纷走上了乡村振兴演变之路,村容村貌美了,产业发展强了,村民的腰包鼓了。

01

国庆长假临近,阵阵凉爽秋风吹进位于海口市美兰区江东大道的仲恺村,干净整洁的村道上,前来观光游览的游客正驻足在绘满红色历史故事的村墙前,了解这个从昔日老旧的革命村到如今红色旅游胜地的演变史。

仲恺村是全省闻名的革命老区村庄。当年,冯白驹同志在此播撒了琼崖革命的星星之火,先后组建“海口市郊第二区仲恺乡农民协会”和“中共仲恺乡支部”,为村里留下了珍贵的“红色宝藏”。

节日期间,游客们前来海口仲恺美丽乡村感受红色文化

年,仲恺村抓住海南自贸港建设和海口江东新区开发的“双重机遇”,引入爱心企业捐赠余万元,启动美丽乡村建设。

村里新建了戏台、篮球场、休闲慢道,完善了照明设施和景观绿化;通过生态治理,让臭水塘变身为湿地公园;以红色文化为基础,建设仲恺礼堂,布局红色文化展览馆。革命老村,摇身一变成为海口美丽乡村近郊游的网红“打卡”地。

02

北仍村的草寮咖啡、湖仔村的热带水果盛宴、沙美村的山水林田湖、南强村的百亩花海与田园民宿……琼海市的美丽乡村,不仅美在“多”,而且美在“特”。

与此同时,通过发挥博鳌亚洲论坛“金字招牌”的溢出效应,以保持和展现田园风光特色为原则,博鳌镇的美丽乡村集群兼具“国际范”与“乡土味”。

南强大路坡美丽乡村焕然一新

作为连续两届被选为博鳌亚洲论坛的会外接待场所,南强村曾在年、年论坛年会期间,承办了多场重要的商务和外事活动,绝美的风景、惬意的氛围,加上融合古建筑元素和现代工艺的建筑,不仅赢得了与会嘉宾的赞许,也获得了“田园会客厅”的美誉。

自年起,南强村依托爱心企业的捐赠与投入,引入资金万元,先后开启美丽乡村一期、二期项目的建设,并将旁边的大路坡村同时纳入建设,建成南强大路坡美丽乡村项目。

南强花海美丽绽放,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百亩花海、两大主题民宿、田园风光视野的乡村振兴交流中心、新近引入的百香果种植示范园……

这座依万泉河而建,毗邻博鳌亚洲论坛会址,独具南洋风情的村庄,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找准了定位与支点,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完成了“蝶变”,成为了近年来博鳌建设美丽乡村的缩影。

南强美丽乡村路坡居室民宿内景

03

位于琼海市石壁镇的水口仔苗族村,四面环山,地处偏远,交通多有不便。为了实现脱贫攻坚,同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水口仔村将发展的目光放在当地特有的“五色粽”产业上。

“五色粽”源自当地苗族同胞的特色小吃五色饭,以三角枫、红蓝草、紫蓝草、黄姜等新鲜药用植物汁液将糯米染成黑、红、紫、黄四色,加上本色的糯米为原料蒸制而成。

受限于设备、工序、人手等问题,水口仔村的“五色粽”产业规模一直难以做大。

海南碧乡石壁食品工厂

年,在帮扶单位与爱心企业的帮助下,石碧苗妹五色粽水口仔厂在村里正式落成,厂里配备有专业的粽子生产设备,生产车间、冷藏库、办公室等功能区一应俱全。

年,粽子厂的生产工作被全面委托给爱心企业,进入了常态化运营阶段。五色粽、黑猪肉粽、鸡屎藤粽、辣木粽等各具特色的粽子逐一推出,为了克服粽子季节性强、产品线单一的问题,厂里又增设了中秋月饼、春节年货礼品生产包装等产品渠道。

工厂附近的村民成为优先聘用对象,可以在农闲时节到厂子里工作,增加收入。

据统计,年至年期间,工厂共实现销售额余万元,总计发放工资35万元,前来务工的村民人均增收-元。

04

儋州市大成镇新风村,曾是“十三五”深度贫困村,于年实现整村脱贫,摘掉了贫困村帽子。

完成了脱贫攻坚的目标,村子又马不停蹄地着眼于乡村振兴。年,新风村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发展乡村民宿旅游产业和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同时引入优质企业捐赠的余万元,以“归乡寻根民宿生态”为理念,以“打造乡村田园景观生活,享受农耕文化的乡村民宿”为定位,启动新风村美丽乡村项目建设。

项目规划用地.56平方米,建成活动中心一栋,民宿两栋共16套客房,并配套软装设备及园林绿化,集纳健康、休闲、旅游度假等功能,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效应。

儋州新风村旧貌变新颜

年,在原建设的基础上,新风村又对绿化进行了优化提升,使得村庄环境更加美好宜居。

民宿是村子的集体经济,每个村民都有份,也通过民宿,让更多的人认识了新风村。截至年底,村民获得收益分红59.04万元,民宿共为村民提供各类固定及临时就业岗位近40个。

05

回望这些村庄的乡村振兴之路,我们不难发现,除了因村制宜,深入挖掘村庄原有的资源以外,引入社会力量,通过爱心企业的注资,实现资源整合,放大村庄的优势效应,是完成转型、演变的关键之处。

这种共通的举措,也契合了《规划》所提出的基本原则之一: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调动各方力量投身乡村振兴。

仲恺村、南强村、大路坡村、水口仔村、新风村……这些村庄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爱心企业支持——碧桂园海南区域。

不止是这些村庄:在海口市龙头山村,碧桂园海南区域捐资为村里建设太阳能路灯;在定安县雷鸣镇龙梅村,帮助村委会开展硬板化建设;在定安县富文镇九所村,捐资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村容村貌。

也不止是乡村振兴。从年第一笔捐资开始,截至目前,碧桂园海南区域累计捐赠金额达1.49亿元,开展公益项目项,涵盖乡村振兴、爱心助学、救灾赈灾、抗击疫情等领域。

对此,海南省慈善总会筹募部部长陶善军评价,碧桂园海南区域参与的公益项目类型宽泛、成效显著,兼顾社会、经济效益。

除了资金捐赠以外,碧桂园海南区域的员工也在身体力行,积极投身于各项社会公益项目。

近期,碧桂园海南区域助理总裁郭姿瑶带领团队已经开展了6场直播,尝试通过时下流行的网络直播带货模式,扩大水口仔厂月饼和南强村民宿的销售渠道。

8月31日,中华慈善总会公布年度爱心企业名单,全国58家企业上榜,碧桂园海南区域正是其中之一,连续四年获此殊荣。

碧桂园海南区域荣获中华慈善总会颁发“年度爱心企业”奖

专题

供图:蔡谜

值班主任:陈彬

值班总监:李国栋

原标题:《海南这些村庄的可喜变化,背后都有TA!》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520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