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文艺理论巨著,也是一部理论批评著作,完书于中国南北朝时期,作者为刘勰。《文心雕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精密的批评的书,“体大而虑周”,全书重点有两个:一个是反对不切实用的浮靡文风;一个是主张实用的“攡文必在纬军国”之落实文风。刘勰把全部的书都当成文学书来看,所以本书的立论极为广泛。
《文心雕龙》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文学理论著作,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年至二年(—)间。
刘勰像
刘勰(约公元年~?),字彦和,祖籍东莞郡莒县(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东莞镇沈庄)人。南朝梁时期大臣,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刘宋越骑校尉刘尚之子。著作:文心雕龙、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灭惑论。
《文心雕龙》共十卷,五十篇,分上下两编,各二十五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部分。总论含上编的《原道》至《辨骚》五篇,明确提出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是全书的“文之枢纽”。文体论含上编的《明诗》至《书记》二十篇。其中前十篇是论有韵之文,后十篇是叙无韵之笔。讨论的文体约三十五种,就其源流演变及其不同特征等分别进行了论述。创作论含下编的《神思》至《总术》十九篇,剖情析采,论述了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批评鉴赏论含下编的《时序》至《程器》五篇,论述批评鉴赏的方法和态度,品评历代作家的才能与贡献等。最后一篇《序志》叙述作者写作此书的动机、态度和原则。
《文心雕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章学论著,由于书中所论多涉及文学创作,故现代学者又多视之为现存最早的一部用中文撰写的综合性的文学批评专著。作为一部伟大文学之作,它既总结了先秦以来文学创作的经验,又继承和发扬了前人文学理论的丰富遗产,在文学的各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精辟的见解,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它的产生在中国文艺理论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鲁迅先生评价认为刘勰的许多文艺理论批评见解,并且毫不迟疑地将他与西方文论的泰斗亚里士多德相提并论。鲁迅评论道:篇章既富,评鹭遂生。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解析神志,开源发流,为世楷模。
这个是非常高的评价,不仅论定了《文心雕龙》一书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无与伦比的地位,而且也论定了它在世界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崇高的地位。这部名著作注作释名家众多,各有擅长,年,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为《文心雕龙》作注,可以称得上是集大成之作。被誉为“文艺创作必读书”,他在《例言》中说到:刘氏之书,体大思精,取材浩博,绝非浅陋如予所能窥测。他还说:《文心》为论文之书,更贵探求作意,究极微旨。在整个文学发展过程中,应该算是一座里程碑了。通过《文心雕龙》与我们共鸣,给我们带来最直接震撼。
奕雅斋棒棒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