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棱关史话

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样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tail/

穆陵关

明安致远

轻风细雨霸图闲,

石径逶迤瓦砾间;

奠道江南烟水阔,

春山无尽穆陵关。

穆陵关位于中国五镇之首的沂山东南部,地处临沂市沂水县与潍坊市临胸县交界的大岘山口。这里正当鲁中南北分水岭,齐长城中段,群山拱卫,地势险狭,关口居高临下,雄视八方,为南北交通的必经之路。周朝时为齐国的南大门,号称“齐南天险”。今为沂水县、临沂市的北大门,素有“东方雄关”、“天下奇关”之誉。

穆陵关是千里齐长城上最古老、最宏大、最重要、最著名的雄关要隘,是中国古代东方大地上一颗璀璨的关隘明珠。在中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上,辽阔的西周版图中,除标注诸侯国名和河流外,唯一标注的关口,就是穆陵关,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

“雄关界齐鲁见证三千年风雨云烟,长城连海岱泽被八百里沂水蒙山”。有着悠久历史的穆陵关,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关”。

太公赐履齐关封,穆王东巡得关名。

穆陵关的历史渊源极深,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商王武乙占ト到东方“穆”地田猎吉凶如何的记载。

?

“穆陵”也称为大岘山,本是一座东西横亘的山脉。关于“穆陵”一名的由来,在当地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穆天子传》记载,在西周时期,第五代国君周穆王姬满(?一公元前年)喜欢巡游天下。他曾经乘坐着由造父(造父善于造车,因功封于赵城,称为赵造父,为赵姓始祖)所驾的八骏马车,一路西巡,见到了西王母,西王母盛宴款待,两人还诗歌唱和,穆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传说周穆王也曾经东巡,一日来到大岘山,见山势雄奇,灵气充盈,风景秀美,心情格外欢畅,于是下令修建行宫,驻晔于此。历时日久,穆王爱妃盛姬患病而逝,葬于山上。后人因穆王爱妃盛姬陵墓在此,遂将此山称之为“穆陵”。

?

今穆陵关东侧有“梳妆楼”遗址,传为穆王、盛姬巡游时所留,现遗址仍残留有零星古陶瓦片(一说梳妆楼为齐宣王修筑长城时偕嫔妃南巡住所)。

?

元朝于钦编修的地方志《齐乘》载:“沂山山顶有二家,相传周穆王葬宜于此,故大岘关因号穆陵云。按:周初封太公,已有南至穆陵之履。岂曰穆妃而得名乎?盖二家不知谁氏之葬,反因穆陵而附会也。”所谓“穆妃陵”者,乃县曲解了“陵”字的含义,以“帝王坟墓日陵”而望文附会。《古辞辨》解释说,“陵者,大土山也。”《尔雅.释地》载日:“大陆日阜,大阜日陵。”《说文》亦解释说:“阜,大陆也,山无石者。”可见,“陵”指顶平无石之大土山也。穆陵一带遍地砂岩,因年久风化已成砂土,故视其为无石大土山恰如其分,因此足可称“陵”。又由于此地处于东夷地界,东夷共分九夷,其中大者有莱夷、淮夷、牟夷,在牟夷之中还有莒牟、东牟之分。沂山区域为牟夷生息之地,故称“牟陵,后或演化为“穆陵”。

?

其实,早在周穆王之前,穆陵之名就早已名满天下。《左传》中明确记载“太公赐履”,“南至穆陵”。太公即姜太公,姓姜名尚,又名望,吕氏,字子牙,也称“姜子牙”,“吕尚”,生于公元前年,死于公元前年,寿至岁,东海海滨人(今日照莒县一带),曾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是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先后辅佐了六位周王,因功于齐国,建都营丘,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

?

(左传》记载:“僖公四年(公元前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日:‘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日:‘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汝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人,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人,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这是“穆陵”一词见于现存史册的最早记载,也是“风马牛不相及”这一成语的出处。这里管仲所云“穆陵”是指楚境穆陵,位于湖北麻城北部、淮南一带。但这段话是在管仲提兵伐楚时,在被楚国使臣以“风马牛不相及”的理由质问下,他遁词巧辩,偷换概念,以齐、楚均有“穆陵”之名而蛮横遮掩的借口。这同时也证实了“太公赐履”的穆陵疆域相对于《左传》所记载的东、西、北三地而言,确实是指今沂山东南部的穆陵。可见穆陵之名早在西周初年就已经存在了。

尽管穆陵关的准确始建年代难以考究,但可以作一大致推断。夏商时期,今山东东部一带有莱、纪、齐、、莒、颛臾等国,各国之间征战不断。穆陵为鲁中南北交通要枢,不能不成为争夺的焦点。附近出土过大量石箭簇,应该就是这一时期战争的遗物。因此,不排除夏商时期穆陵已有设关的可能。

山东一带是殷商的发源地和根据地,周灭商后,周武王为防止商人叛乱,一方面赐封姜子牙建齐,周公长子伯禽建鲁,镇驻东方。一方面采取以殷制殷的略,封商纣王之子武庚为殷后,继续统治殷地。同时又安排自己的弟弟管叔莜叔、霍叔监督武庚,号称“三监”。武王去世后不久,武庚与意欲篡权的管叔蔡叔等合谋,联合东方许多方国、部落,一道兴兵叛乱。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在这场空前激烈的平叛大战中,周成王“命太公日:“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姜子牙身负王命,驰骋疆场,南征北战,苦战三年,协助周公平定叛乱。

姜子牙老家在日照海滨,从齐都营丘到日照,穆陵是其必经之路。往来于穆陵之道,姜子牙早已对穆陵一带的地势险要了如指掌。而作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的姜子牙,不可能不高度重视对穆陵的固守和防御。

甲骨文关于周公东征的文字,恰好印证了这一点。据甲骨文记载,周公东征到达了今沂水、莒县、诸城、安丘一带,这可以证明穆陵关一带确实是当时的重要战场,齐王姜子牙确有在穆陵建关筑城的必要。有专家考证,最初的齐长城就是以穆陵关为中心,西到沂山泰礴顶,东到莒县、沂水、诸城三县交界的光光山,总长约50公里。再往西以山险代城,往东就是莒国地盘了。

由此可见,穆陵关的设置,应该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高悬“天下第一关匾额的山海关,始建于明初洪武十四年(年),距今只有六百多年历史。由此,从历史年代角度来说,穆陵关才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关”。

??

穆陵关是齐国南境的险关要隘,地处南北峡谷之中,两侧山岭高耸,其“山形峻峡,仅容一轨”(明嘉靖《青州府志.山川》),雄关扼居其中,险峻天成。关南2公里小岘山海拔米,突兀而立,为穆陵关前方的天然屏障。关东北5公里为海拔多米的太平山。太平山,古称大弁山,东西横亘,顶平如砥,横绵10数里,为历代齐王巡狩驻晔之处,亦为穆陵关后方的天然屏障。其上又筑长城,烽燧相连,为第二道防线,称为“大关”。穆陵关与大关之间两侧,山峦层叠,雄关扼其喉,崇山收其后,层层设防,居高临下,进可攻,退可守,埋兵布阵,战无不胜,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穆陵关不愧是千里齐长城上最大最险的关隘,是当之无愧的“齐南天险”。

?

三千多年间,穆陵关战事频繁,刀枪剑戦,硝烟弥漫,关前各地出土的大剑、戈、箭簇、战马遗骸等,向世人诉说着一幕幕铁血风云。尤其是自春秋战国以来,历朝历代,各路诸侯邦国在穆陵关前进行过无数次的厮杀,穆陵关也因此驰名天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48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