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海南日报
海南挂职干部农业种业组团:
发挥所长,做一粒“好种子”
■本报记者李艳玫
在三亚市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第五十九场新闻发布会上,三亚市副市长罗东宣布了全市有序恢复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并提前部署了南繁基地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在海口市墨桥村,海南省种子总站站长刘春光冒雨来到田里,察看历届获得“海南好米”金奖的19个水稻品种生长情况……9月27日,中组部选派来琼挂职干部农业种业组团的5名成员在离琼前夕,依旧坚守在岗位上。
这是一支由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和科技发展中心、中国热科院、中科院遗传发育所、中国种子集团“精兵强将”组成的队伍。在来琼挂职的两年时间里,他们聚焦国家战略,全力以赴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动国家南繁硅谷、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等部署取得明显成效。
“挂职岗位是新的舞台,派出单位是我们的坚强后盾。组团就是要发挥集团作战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把各层级的资源、力量积聚起来,努力干成一些个人干不成的大事难事”。组团团长、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二级巡视员,先后挂职任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三亚市副市长的罗东说。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生前说过的一句话,也是农业种业组团成员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组团每名成员都立志做一粒高品质、有活力的“好种子”,努力做大做好种子这篇文章。
深知肩负重要使命,罗东专心“扎根”海南工作,带领组团成员承担了自贸港种业领域的规划编制、法规起草、制度创新等开创性工作,谋划争取国家级园区平台落地,引进设立高层次种业机构、企业和团队实体化运行,推动南繁重大项目建成使用,打造南繁硅谷全国种业创新高地阶段性成效已经显现。
来自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的唐浩,挂职于省南繁管理局,他发挥专业特长,推动发布南繁服务清单,建成国家南繁生物育种专区,凝练南繁植物检疫联巡联检模式,为解决南繁“又难又烦”的问题作出了新贡献。
海南省种子总站牵头启动“海南好米”评选活动,组团副团长、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商务法务部部长刘春光从金奖品种品鉴评选、示范推广、品牌建设、政策奖补、宣传推介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完善,发挥南繁优势,培育优质水稻品种,在打造优质“海南好米”品牌方面迈出新步伐。
来自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的王凯挂职在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他迅速进入角色,加强基层调研,系统开展研究,积极参与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植物新品种保护管理办法》,努力打造崖州湾科技城种业知识产权特区。
在定安县挂职副县长的盛占武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自己能做点什么?离开时留下什么?他怀揣满腔热情,结合定安特有的黑猪、仙沟牛肉、定安鹅和冷泉阉鸡等特色资源,高质量完成了畜禽种业产业园规划,策划了一批重大项目,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自己的两个问题。
“我们很荣幸,为加快建设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筑牢中国饭碗的底座贡献了力量,发挥了作用。我们将把在海南挂职期间的所思、所想、所悟、所得应用到工作中,以挂职锻炼的实干实绩和回到岗位的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罗东说。
(本报三亚10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