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一座城市背后的故事,总是要先从“味道”开始,一城一味,那是烙印在城市记忆中最深的印记,为记录莒县美食文化和传统风味,大众网·海报新闻通过“寻味”的方式,开设《寻味莒县》专栏,寻访记忆力莒县的传统美食,聆听莒县人的美味情缘。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崔益萌于志强见习记者杨玉莹实习记者朱永鑫日照报道
“一份豆沫子,唤醒一座城市的儿时记忆”。惊蛰一过,菜市场里青翠欲滴的青菜轮番亮相,本就贴着大地肌肤生长的,第一时间感知时间的细微变化。每一种青菜都有属于自己的时节,当季是芽,过季为菜。三伏时节的莒县菜苗从点点绿光长成一片翠绿,诠释着夏天里另一份坚韧的生机。
取材自然,依时而食,是莒县农户人家饮食的智慧和福气。一大早,李文军、杜金玲夫妻俩就开始了店里的忙碌,他们是莒县本地人,儿时看着母亲熟练地磨制翻拌,心里总是充满了期待。现如今,夫妻开店后两人共同磨起了豆子切起了各种青菜,熬制出顾客期待的那口味道。
要说做豆沫子,那可大有讲究。头天晚上先把选好的黄豆泡到清水里,第二天就可以放入老式碓里舂碎或者在石磨上压碎成沫子,在其中反复依次填水,最后成为黏稠的豆糊。
老灶上生一簇旺火,锅里温度不断升高,一旁将洗净的青菜切成条状或片状。配菜可以选择荠菜、白菜、菠菜、萝卜......把磨好的豆糊下锅,直到烧开后“嘟嘟”起泡,再把洗好的青菜倒进锅里用铲子翻腾比较均匀,最后用大火烧好,再加入盐或辣椒酱进行调味,一碗满满的“香愁”味就这样做好了。
将焖了好一会的豆沫子端上来,豆糊浓稠、香气四溢,菜品鲜香,汤鲜味浓,花生碎在嘴里咯吱碰撞,舀一口送到嘴里,豆香混着青菜香,实在是不能错过的人间美味。
“别看这满满一锅,11点多出锅,一个小时就卖完了,现如今不少人还念着这口味道。”正在灶台上忙碌的杜金玲说道。
岁月流淌,配料丰富独具特色的豆沫子,仿佛可以抚慰一下莒县人忙碌而又奔跑的心灵。它与四季共同交替,任何季节都能找到配合它的蔬菜加以搭配,不管时隔多久,它仍然回味于莒县人家的舌尖,让人萦绕于怀。
如今,这口乡间的淳朴滋味逐渐演化为不少人的牵挂,带着夏意,流着思念,卷着乡愁,让人重温旧时的味蕾记忆......吃豆沫子听乡音,未曾离开不曾懂,这一缕“香愁”,成了无数莒县人舌尖上那抹“白月光”,无论相隔万里,都忘不了这碗味道。
如果本条内容侵害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涉川
广告/新闻
“在看”的你真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